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在林城鎮新華村,芡實可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在這里,芡實是當地村民重要的經濟作物。芡實,俗稱雞頭蓮,每年三月開始種植,葉子大如圓盤貼水面生長,葉面呈青色,有皺紋,莖和葉都有刺。莖桿長約一丈有余,中間有孔有絲,是一道不錯的美食。黃先生家就有30畝芡實,今年7月,他種植的芡實陸續上市了,每年這個時候也是繁忙的。凌晨3點多,當很多人還在沉睡的時候,黃啟軍已經開啟了一天的工作,船只在芡實叢中穿梭自如。上午9點多,黃先生準備收工,收割下的芡實梗足足裝滿了兩大桶,用三輪車載著當天的成果回到家中。芡實收割完之后還要進行簡單處理,那就是去皮,這是最繁瑣的一個工序,因為芡實的梗表面有細細的刺,因此剝皮的時候必須帶上手套,而且還要用上剪刀。在新華村,對芡實熟悉的人不少。1998年,新華村引進芡實進行種植,由于芡實種植對土壤、環境、水質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反反復復經過幾年的實驗才種植成功。黃先生是在2001年開始種植芡實的,說起剛開始的那段經歷,黃啟軍感觸很深。“原先就我們這邊種芡實的多一點,所以什么都要靠自己慢慢摸索。”說起種植芡實的初衷,黃先生的理由很簡單,“為了賺錢”。他說那時候村周圍的工廠比較少,沒有地方打工,就只能選擇自己干,而且當地很多農田都屬于低洼田,無法種植糧食,這讓他們不得不選擇種植芡實,因為芡實本身就是水生植物。于是,黃啟軍一口氣承包了30畝田種起了芡實。如今,黃啟軍已經是種植芡實的行家了,他說現在種植已經很省事了。在新華村,像黃先生這樣的芡實種植戶有很多。據了解,現在新華村芡實的種植面積達600余畝,平均每畝水塘可產芡實梗1500公斤。現在,黃啟軍只有一個愿望,就是把芡實種好,在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也給大家餐桌上提供一道美味佳肴。芡實分為新鮮的和干貨,新鮮的根據大小和老嫩程度又分為頭青 , 特級二青,一級二青,二級二青,老二青,三黃;價格分別從五六十元/斤到一二十元不等。干貨有整顆和半顆之分。當然整顆是最好的了,有人工去殼和機器去殼,人工去殼為好。價格差異很大,大致二三十到六七十元一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