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百果競相露出笑臉, 以它們的艷麗和誘人的香氣吸引著人們。這其中有一種紫紅色、黃色或綠白色的多彩果實,在碧綠的掌狀復葉下面,悄悄地掛滿在嫩綠的枝條--它就是無花果。絢麗多彩的自然界里,有哪一種植物是只結果而不開花呢?無花果實際上也是有花的,只是它的花器構造和開花過程比較特殊。在百花爭艷,招蜂引蝶的季節,無花果卻把它的花朵深深地埋藏在它那肥大的囊狀花托里。花托頂端又凹陷進去,把雌雄花包在其內。我們食用的‘果實”,實際上是它那膨大成肉球的花托以及雌蕊、雄蕊等花器官。在植物學上稱為隱頭花序。古代的人們只看到它的漿果從葉片下鉆出來,卻沒有看到它開的是什么樣的花,因而誤認為它是不開花的,就給它取名“無花果”。無花果是人類栽培古老的果樹之一。在古代希伯萊經典和《圣經·創世紀》里,多次提到無花果。《圣經》中寫道:無花果在基督教會中,作為天堂的果品而深受廣大教徒的喜愛,把它列為和葡萄、桑椹同屬“內外皆可食”的三大重要水果。
無花果原產西南亞的沙特阿拉伯、也門等地。在那里的古新生代地質層中就己經發現了無花果的葉片印痕。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西南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居民就已經開始種植無花果,并把每年早收獲的果實作為祭祀的果品。在古埃及金字塔中,發現描繪尼羅河沿岸人民用揚水器澆灌無花果的浮雕圖案。本世紀在埃及本哈尼森古墓中也發掘出一幅埃及人采收無花果的壁畫,壁畫中顯示出古代埃及人訓練猴子攀援無花果樹采收果實,并將其放入籃中,然后再由人把果實運走的情景。 大約同時,在巴比侖時代的古墓中也發現了鑲嵌無花果圖案的精致浮雕。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尼普爾古城堡中發掘出公元前3000年的石刻圖,上面用楔形文字記載了十二個藥方,幾乎每個藥方中都列有無花果。所以,在遠古時代,人們往往把無花果譽為能治百病的“圣果”。
反映公元前十世紀歷史的希臘神話中,還有許多關于無花果的故事。有一則故事寫著:古羅馬時代羅馬創立者羅莫路斯王子,因為受到代表惡勢力的妖婆和啄木鳥的追趕,危急中,藏在一株無花果樹的后面,終于逢兇化吉。從此這株無花果樹就被命名為“羅米亞”,意思為“守護之神”。另一則故事是這樣寫的:太陽神泰衛為了營救被天神宙斯緊緊追趕的索克斯的兒子,讓他變成一棵無花果樹而瞞過了天神宙斯。這些古老的神話至今仍在希臘索克斯城一帶流傳。長期以來無花果樹在古羅馬宮廷中成為重要飾品,人們對它表示無限的崇敬。東歐一些國家至今還把無花果作為幸福、美滿的象征,是新婚時不可缺少的禮品。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也有許多關于無花果的趣聞。公元前五世紀,波斯王薛西斯每餐都要吃阿提喀地方出產的無花果,這樣就可以時刻提醒他:出產這種美味珍果的地方還沒有歸他統轄。呂底亞國王克羅斯也很愛吃無花果,因此有人勸說他不要和居魯士打仗,因為居魯士統治的地方并不生產無花果。從以上傳說可以看出,在很久以前,無花果在地中海沿岸人民的生活中,就占據了重要地位。 無花果何時傳入我國,其說不一。有人說八世紀左右由波斯傳入我國,也有人說唐代以前未曾傳入。 有關無花果的最早記載,當數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當時稱無花果為‘底稱實”。書中寫道:“底稱實,波斯國呼為阿驛,拂林(今敘利亞) 呼為底稱,樹長四、五丈,枝葉繁茂,葉有五出似蓖麻,無花而實。 實赤色類蓖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十七世紀陳淏子的《花鏡》,對無花果是這樣描述的:“無花果一名優曇缽、一名映日果、一名蜜果。樹似胡桃,三月發葉似楮,子生葉間。五月內不花而實,狀如木饅頭; 生青熟紫,味如柿而無核。在美國,如今無花果成了美食界的明星食品,怎么樣烹制無花果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紐約還有無花果烹調協會,有著無花果餡餅、無花果燉羊肉、無花果湯……幾十種與無花果有關的菜肴。有人將無花果略微煮一下,切成兩半灑上牛奶、蜂蜜,就是一道可口的甜點心。 無花果還有防病、抗癌的效果。(點擊查看科學實驗數據) 無花果具有藥用價值,它味甘平,入肺、脾、腸經。中醫用干無花果入藥,具有開胃、生津、止瀉等功效。主治咽喉疼、消化不良、腸炎、痢疾等癥,并能解毒消腫。咽喉腫痛時,若吃上幾顆新鮮無花果能有明顯療效;肺熱、聲音嘶啞時用冰糖煎無花果吃,即刻起到消炎、清音的作用。近年江蘇省腫瘤研究所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無花果含有多種抗癌活性成分,能夠分解人體已經形成的亞硝胺,具有明顯的抗癌、防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對肝癌、肺癌的抑瘤率也相當明顯、而且沒有毒性反應。日本科學家近年從無花果中提取出一種叫“苯甲醛”的物質,可以阻撓癌細胞的生長,從而達到治療多種早、中期癌癥患者的目的。據調查,南美部分地區的居民急癥患病率低,是因為他們經常吃無花果。